從十年前的921, 一開始大家狂捐贈白米, 後來發現沒災民根本沒辦法煮, 改捐泡麵, 又發現沒有熱水可泡, 現在大家都學聰明了, 知道要捐乾糧跟罐頭, 這是一種成長
捐款, 從一開始捐給中央, 發現政府效率差, 改捐給縣市政府又發現會被污走, 現在大家也聰明了, 知道要捐可信賴組織, 這也是一種成長
ptt 的鄉民力量在這次風災讓我見識到了, 不僅動員人力, 也發動團購救災物資, 不但降低捐贈者的資金成本, 也讓散沙的個人力量得以更有效率發揮, 秒殺的拍賣品, 更讓我感受到鄉民的悲憤情緒無處宣洩
悲-天災的無情, 憤-政府的無能
捐贈物資的 50%都會浪費掉, 對
但是要不要捐? 要
因為如果不捐, 連50%送到災民的手上的機會都沒有, 這個時候無法計較太多, 只能盡量盡最大力量做到資源有效率分配
大家都想盡一份心力, 但是也請花心思在如何捐助讓自己的錢發揮最大的效益, 而不是花錢買心安
1666年的倫敦大火, 讓倫敦得以重新規劃城市, 給了倫敦重新建設的機會, 雖然我不該期待台灣政府的效率, 但是, 就是要面對, 就是要處理, 就是要懷抱希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